商务部打响反击第一枪,为何中国反制将是疾风骤雨?德意争相访华

zz9b5e9

时间 2024年6月18日 预览 7

转载:https://www.toutiao.com/article/7381297317556765238/

首发·田柳Talk

欧盟正式宣布,要对中国电车征收临时性反补贴关税。为什么说是临时性的呢?去年年底,欧盟由冯德莱恩牵头对中国电车企业启动反补贴调查,现在结果还没有出来,但为了表个态,所以临时对中国电车加征一轮关税。

欧盟这个做法,带来的后果不至于马上就让中国车企伤筋动骨,但却开了一个很坏的头,给中国电车未来的发展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。说中国车企不至于伤筋动骨,是因为当下中国电车对欧洲的价格优势太大了。

英媒之前帮欧盟算了笔账,欧洲如果想要在本土市场彻底削弱中国电车的价格优势,那么关税需要飙到差不多55%的水平。而且以中国电车的性价比优势,其实并不愁没有市场。欧盟“闭关锁国”固步自封,中国在东南亚等地更有机会把欧洲车企的份额吃到嘴里。

比如,印尼已经正式对中国电车开放市场。统计数据显示,今年前4个月,中国电动汽车在巴西的销量达4.8万辆,为去年同期的8倍。但是,这样说不意味着欧盟这么做就不会被中国反制了。中国这次肯定是要出狠手打疼欧盟的,原因也很简单。

第一,中国现在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,而电动汽车是主要发力升级的方向之一。欧盟会挥关税大棒,其他国家也有可能会挥。东南亚、南美的国家如果有样学样,也开始用关税牌对付中国,那中国电车想要发展难度就更大了。所以,欧盟做了初一,中国也要做十五,给其他蠢蠢欲动想把中国车企当肥羊宰的国家一个警示。

第二,欧盟这次宣布“电车税”的时间节点选得非常糟糕。“电车税”消息公布的日子是6月12日,正好是G7首脑峰会举办的前一天。而“电车税”生效的日子是7月4日,也就是美国的国庆日。这两个时间点加在一起,欧洲对付中国、谄媚美国的企图表现得太明显了。

这对于全世界来说,是个非常不妙的讯号。如果欧盟继续无条件跟在美国身后跑,那么全球对于爆发“新冷战”的预期肯定也会更高,不利于中国继续营造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。

总结来说,就是因为欧盟这一次吃相实在太难看,所以这次中国的反制措施,也必然会是“疾风骤雨”,不会给某些在“电车税”问题上跳得很高的国家留出太多余地。这里说的,就是法国和西班牙、意大利这批“欧猪国家”。

这一次中国电车被狠砍一刀,除了欧洲害怕中国产业升级、冲击本国市场之外,其实还有个重要的原因,那就是欧盟正在内斗。苏联解体之后,欧洲一体化带来的经济红利很大一部分都被德国吃掉了。

法国勉强喝了点汤,意大利、西班牙则基本什么都没捞到,所以这些国家看德国早就非常不顺眼了。德国这次应该确实是真心不想让欧盟临时加税的。原因很简单,德国车企在中国是有投资、有营收。

因为能源危机和俄乌冲突,现在的德国本来就是内忧外患,如果中国真的在汽车领域对等反制,那德国的汽车工业基本就一眼望到头了。所以这一次把朔尔茨一轮又一轮的反关税表态,说成是在和马克龙唱双簧,还是不那么准确的。

而法意西看这件事又是另外的视角,这些国家巴不得德国的油车和中国的电车抱团“殉情”,这样他们不但能够趁机吃几口德国制造业“鲸落”之后的产业红利,还能趁机抢占欧盟的市场空白,两头吃、两头赢。

事实上,西班牙和意大利正在竞逐中国车企建厂,梅洛尼表示计划在未来几周内访问中国。中国现在就是把自己的反制大棒,精准的砸在这三个还在做“双赢”白日梦的国家身上。

中国的第一轮反制措施,并没有按照法国写好的剧本来,朝着欧洲的汽车下手,而是开始动欧洲的农产品出口这块蛋糕。17日,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,宣布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。另外,中国对欧盟进口相关白兰地展开的反倾销调查结果很快就会公布。

这下子,法意西彻底傻眼了。这几个国家都是对中国出口农产品的大户,尤其是西班牙,过去是全球向中国市场出口猪肉最多的国家。而且,中国和欧洲的猪肉贸易还有一点非常不一般,那就是中国人比欧洲人更会吃猪。

猪耳、猪蹄、肥肠这些部分,欧洲人不懂怎么做也不会吃,基本全部都是输入中国市场的。如果中国把主要的猪肉进口来源转向巴西乃至俄罗斯,那欧洲的猪就只能跟“欧猪国家”一起,抱团在欧盟这个围栏里流眼泪了。

相比之下,以对外出口工业品为主的德国遭受的损失反而没有那么严重。最近,朔尔茨政府还放出风声,德国副总理计划本周对中国进行为期五天的访问,期间将就关税问题展开新一轮磋商。

这个磋商的内容估计不会是降低税率,但有可能是推动中德在欧洲合资开办更多电动汽车厂,尽可能的压低这一轮关税带来的负面影响。所以说,中国这一轮反制是相当精准的,做到既没有误伤,又打击到了罪魁祸首。

而且,通过这一轮反制也能看出来,中国和欧洲打交道的时候明显在尝试一种新形式,那就是让欧盟坐冷板凳,然后和欧洲国家单独进行谈判与合作。这一次就是这种情况,出手对付中国的是欧盟,但是事后德国单独站出来,要和中国进行新一轮磋商。这种模式的构建,在欧洲整体右翼抬头的大背景下颇有深意。

欧盟作为冷战时代的产物,本身被美国渗透得相当严重。而从今年欧洲议会的选情来看,反华急先锋、美国的明牌“代理人”冯德莱恩,大概率还会继续连任欧委会主席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中国想要和连成一个整体的欧盟好好打交道恐怕是难上加难。

既然如此,不如选择“逐个击破”,对有合作诚意的欧洲国家,就撇开欧盟单独推动双边谈判。对那些没有诚意的甚至心怀恶意的欧洲国家,就撇到一边,让他们和冯德莱恩一起坐冷板凳。这样的模式,不失为之后中国和欧洲打交道的一个好办法。

#头条首发大赛#

Copyright2023小老板科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