沉海500年!南海沉船打捞出的文物好惊艳

zz771f7

时间 2024年6月14日 预览 16

转载:https://new.qq.com/rain/a/20240613A084E300

2024-06-13 18:33·央视新闻·发布于北京

今天(6月13日),国家文物局在海南琼海召开“考古中国”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,通报南海西北陆坡一号、二号沉船水下考古最新成果,经过为期一年的水下考古调查,两艘沉船的分布范围已经探明,并提取出水陶器、瓷器、原木等文物928件套。
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
暂停
下一个
打开循环播放
00:00
/
02:42
720P
720P 准高清
480P 标清
倍速
3.0X
2.0X
1.5X
1.25X
1.0X
0.75X
0.5X
语言
多音轨
AirPlay
0
静音播放中,点击 恢复音量
画中画
网页全屏
全屏
error-background
你可以 刷新 试试
视频信息
1.32.12
播放信息 上传日志
视频ID
VID
s3553pdobmm
播放流水
Flowid
dcda2b4f71e13bb60d585a6e56da930c
播放内核
Kernel
m3u8/hls.js (1.32.12-p2p-1.6.1)
显示器信息
Res
-
帧数
0/13; 0.00%
缓冲健康度
11.67s
网络活动
net
0 KB/s 0/0/0/0/0/0/0/0
视频分辨率
1280*720
编码
Codec
avc1.64001f / mp4a.40.5 (H264)
mystery
mystery
br:0.105-11.989 t:0.32 pg:1 s:cy->pg->sg->sd->pg
广告被拦截插件误伤啦, 1 秒后播放 关闭拦截插件恢复正常 暂不支持打开,请用微信扫码浏览 微信扫码查看更多
无法关闭广告……继续争取广告权益…… 我知道了! 意见反馈

按住画面移动小窗

X
据介绍,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,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、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、中国(海南)南海博物馆,联合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、二号两艘沉船,开展了3个阶段的水下考古调查,现在确认:一号、二号沉船其年代分别属于明朝正德、弘治年间。
一号沉船遗址由核心区、环形区和条形区组成,遗物数量超10万件。其中核心区长约37米、宽约11米,由船体和大量堆叠有序、码放整齐的船货构成,目前船体可见10个以上分舱,船货主要为陶器、瓷器、铜器、铁器、竹木器等。
调查期间,从一号沉船共提取青花、青釉、白釉、青白釉、红绿彩、珐华、单色釉、素三彩等瓷器,以及酱釉陶器、铜钱等文物890件套,部分瓷器带有“福”“正”“太平”“吴文自造”等底款。
二号沉船遗址,由核心区和散落区组成。核心区南北长约21米、东西最宽约8米,遗物以排列整齐、堆叠有序的原木为主,另有少量陶瓷器、铅锡器等。调查期间,从二号沉船共提取原木、瓷器、陶器、蝾螺壳、鹿角等38件文物。
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馆员 宋建忠:也有一些新的器型的发现,有蓝釉的白釉的执壶,还有一些龙纹碗,当然更重要的,我们在一件红绿彩的碗上面,发现了丙寅年造的纪年款,丙寅年就是(明)正德元年1506年,这样对于我们之前一直判断,一号沉船属于正德时期,就等于是完全证实了,应该说这是第三个阶段最重要的一个发现。
据了解,南海西北陆坡一号、二号沉船,发现于2022年10月,位于海南岛与西沙群岛之间的南海海底,西北距离三亚约150公里。
今年5月6日,国务院核定公布南海西北陆坡一号、二号沉船水下文物保护区。为全面加强深海文物保护管理,国家文物局水下考古南海基地、中国(海南)南海博物馆二期、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机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。
沉海500年 一号沉船批量珐华器惊艳天下
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
播放
下一个
打开循环播放
00:00
/
00:00
倍速
3.0X
2.0X
1.5X
1.25X
1.0X
0.75X
0.5X
语言
多音轨
AirPlay
0
静音播放中,点击 恢复音量
画中画
网页全屏
全屏
error-background
你可以 刷新 试试
视频信息
1.32.12
播放信息 上传日志
视频ID
VID
-
播放流水
Flowid
-
播放内核
Kernel
-
显示器信息
Res
-
帧数
-
缓冲健康度
-
网络活动
net
-
视频分辨率
-
编码
Codec
-
mystery
mystery
-

按住画面移动小窗

X
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所载货物数量巨大,考古调查探明,船货以瓷器为主,其中,最引人瞩目的,无疑是色彩斑斓的珐华器。目前,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收藏的珐华器多为传世品,考古发现的历来罕见。一号沉船出现批量的珐华器,可谓惊艳天下。
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
播放
下一个
打开循环播放
00:00
/
00:00
倍速
3.0X
2.0X
1.5X
1.25X
1.0X
0.75X
0.5X
语言
多音轨
AirPlay
0
静音播放中,点击 恢复音量
画中画
网页全屏
全屏
error-background
你可以 刷新 试试
视频信息
1.32.12
播放信息 上传日志
视频ID
VID
-
播放流水
Flowid
-
播放内核
Kernel
-
显示器信息
Res
-
帧数
-
缓冲健康度
-
网络活动
net
-
视频分辨率
-
编码
Codec
-
mystery
mystery
-

按住画面移动小窗

X
蓝如深色宝石之蓝,紫如深色紫晶之紫,黄如透亮之金珀,在民国时期专论古陶瓷的名著《饮流斋说瓷》中,作者用宝石、紫晶、金珀的艳丽,来形容一种陶瓷的色彩,这份殊荣属于珐华器,后世学者常用釉色晶莹肥润、造型典雅雍容来描绘它。珐华,创烧于元代,盛行于明,清代逐渐衰退,乾隆以后很少烧制。
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秦大树:最早在山西地区出现,到明中期的时候在景德镇就出现了。拿泥浆用袋子挤出来的这种线条叫沥粉,来勾画那个花纹的边儿,花纹外面就是地子,比如说用蓝的地子,但是叶片里边填紫色的彩,这种是最典型的珐华。
专家介绍,珐华器最常用壁画的沥粉彩绘技法:制作时,通常先在经素烧的胎体上,用泥料勾出凸起的纹饰轮廓,在轮廓内分别填入各色釉料,再入窑煅烧而成。贴花、堆塑、镂空等也是多见的装饰技法。早期珐华器为陶胎,明代景德镇窑改用瓷胎仿烧。
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上的珐华器,常见梅瓶和大口罐,纹饰以莲池纹、折枝牡丹纹、如意云头纹和璎珞纹为主。
这件珐华彩莲纹梅瓶,凸起的线条勾勒有致,形成凹、平、凸三层立体纹饰,既有工整的图案特色,又有传统的绘画风格,极具清新典雅之气。
中国(海南)南海博物馆馆长 辛礼学:目前来看珐华釉瓷器,可能是最惊艳的。最特别的是珐华釉瓷器的表面,出现了主体纹饰贴上黄金金箔的工艺,这是以前没有发现过的,制作工艺非常高超。明代中期的时候是比较盛行的,这一批珐华釉瓷器正好是明代中期的。
短暂的流行,以至于没有太多的珐华器流传下来,国内考古发现的,数量同样较少,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上的批量发现,有望给专家学者发现珐华器的种种谜团和未知,提供更多线索。
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秦大树:(明代)弘治、正德的时候,是中国瓷器外销的一个小高峰时期,珐华这种工艺就是一个比较短暂的时间在生产。可能跟阿拉伯地区的订货,比较直接的贸易往来,可能有一定的关系。航海的偶然性都很大,这条船沉了,可能给这个贸易打击很大,以后就不再把这么珍贵的东西往外运了。
作为我国沉船考古中首次发现的珐华器,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,直接证明了明代中期景德镇珐华器曾作为商品对外销售,成为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的又一个重要见证。
Copyright2023小老板科技